继承革命精神,开创崭新未来——第42期学生党章学习小组浙江红色研学之旅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4-07-05 13:08:42   作者:大同中学   

72日—4日,上海市大同中学第42期党章学习小组的学员们在徐希来、章轶、汪逸轩、郦寅4位导师的带领下先后前往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诸暨俞秀松故居、绍兴兰亭、鲁迅故里、周恩来祖居开展研学活动。

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沉浸式体验中,学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年轻的革命者并肩同行,感受到了他们在逆境中坚持理想的不易,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在俞秀松故居里聆听他的个人成长故事,被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无数无名先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感染。学员们深入茂林修竹,感受兰亭雅韵,探索了兰亭的历史文化底蕴。走进文学巨匠鲁迅的童年记忆,体会鲁迅笔下的生活场景和他对传统文化的深沉情感。坐定三味书屋齐读“人之初,性本善”,一幅幅鲁迅小说中的经典场景通过学员自己动手的拓印留在了书签和心中。

第三天,学员们来到周恩来祖居,一尊周总理全身汉白玉雕像象征着总理高洁的品德,墙上题有《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标志着总理如玉如莲、纯洁高尚的一生。周恩来出生在这个书香门第并度过了12年光景。5岁时,周恩来在东宅院的书房读书启蒙;10岁生母和嗣母相继亡故,他带着弟弟投奔八叔,靠种菜换钱维持生计;后来他随伯父离开家乡求学,再也没有回来。听了总理年少时的求学经历,学员们感受颇深,更加珍惜当下的学习环境,坚定读书报国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这座宅子里,生母以诚待人、热心助人;嗣母才学出众、低调隐忍;乳母带着他种瓜种菜、俭以持家。她们宽严相济的家风家教引导着周恩来在日后的革命生涯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启发大同学子不仅在读书方面要有所作为,更要在品德修为上精进,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如今,故居和纪念馆迎接全世界敬爱周总理的人前来瞻仰,是无数中国人和友好人士对一个共产党人崇高道德风范的深情追慕。

三天研学,学员们跨越时空界限,亲手触摸历史的石碑与旧址,聆听历史的脉搏在青山绿水间跳动,在红色印记中寻找先辈的足迹,每一步都踏出了对革命精神的深深敬仰。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精神,贡献青春力量,开创崭新未来。

学员感想

高三7班 夏铭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学子为报效祖国而奋发苦读。这句豪言壮语,是1911年周恩来针对先生关于“诸生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是一个13岁少年在目睹了旧中国受尽列强欺凌、中华衰败落后的景象后立下的鸿鹄之志、发出的时代呼声。少年定下初心,之后为之奋斗终身。通过参观周恩来总理的祖居,重温周恩来总理的光辉事迹以及对南开的深情厚意和亲切关怀,锻造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回首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在感悟周恩来总理光辉事迹和伟大品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传承伟人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征程上,周恩来总理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高三8班 屠德隽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国经野辅世长民"。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浏览了周总理的祖居了解其人生经历。周总理从小就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是我们新时代青年都应牢记在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周总理关心越剧,细心指导,越剧从地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作为青年,要坚定文化自信,体验文化,激发奋斗豪情,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更加坚信要学习周总理,学习他的优秀品德,发扬他的优良传统,传承他的精神风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高三9班 周子莀

探访兰亭,曲水流觞仿佛穿越千年时光,墨香古韵流淌于心,书法之美与文化之深令人沉醉。步入鲁迅故居,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之间,诗意与童真共存。这两处皆是中国文化瑰宝,不仅让我领略了艺术之美,更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力量与温度。南湖革命纪念馆和周恩来祖居,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

撰稿:周鸣谦

指导:郦寅

摄影:徐希来、章轶、汪逸轩、郦寅

审核:校务办公室

上海市大同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上海市南车站路353号

电话: 63160973 邮箱: zxdat@hpe.cn 邮编: 20001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11号
沪ICP备 15052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