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传统文化 开创崭新未来——第42期党章学习小组浙江红色研学之旅第二站
发布日期:2024-07-05 13:04:37   作者:大同中学   

73日,大同中学党章学习小组在浙江绍兴继续开展红色研学之旅。此次旅行的第二站,他们亲身体验兰亭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鲁迅故里的文学魅力,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

清晨,大巴驶至兰渚山下,翰墨飘香。崇山峻岭间,学员深入茂林修竹,感受兰亭雅韵:“兰”取自越王勾践所种兰花,也是如今绍兴市花。“亭”来源于东汉年间的驿亭。然而,兰亭的出名还是因为王羲之。几声清脆的鹅叫入耳,修长雪白的鹅颈如屈伸的食指,书圣微醺时潇洒肆意的提笔幻入眼前。复行数十步,潺潺的小溪旁错落着不一的石块。落座后,三次行酒礼使学员恍然化身42位文人。随着觞杯落入溪中,三位学员吟出慷慨激昂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豪迈超然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清幽宁静的“独坐幽篁里”……无不在以今人之口诉古人之情,也恰恰印证了玉碑正面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在兰亭,学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一同参与曲水流觞的游戏,体验古人的风雅情怀。穿过各色临摹本,威严的王羲之像映入眼帘。身着古装,持香三敬书圣,既敬自我,也敬天地。

午后,学员们又来到了鲁迅故里,开始属于自己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眼见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一位学生注意到百草园西墙比东墙稍矮,听到讲解后才明白是鲁迅听闻何首乌“成仙”功效,为父亲治病而挖陷一角。啼笑皆非之余,许多同学也流露出感动之色。往里走,不论是“道德福寿,绵延长久”还是“君子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各类祠堂名都浸润着儒家传统文化。学员们通过走进文学巨匠的童年记忆,深刻体会到了鲁迅笔下的生活场景和他对传统文化的深沉情感。

最后,学员们来到三味书屋坐定,齐读“人之初,性本善”,郎朗读书声在学堂中回荡,经久不息。对联环节中,上联“独角兽”一出,一句“比目鱼”脱颖而出,再现寿镜吾先生的课堂。紧接着,老师引领同学们提起毛笔,书写家训,感受其中的语重心长。深厚文化之后是寓教于乐,一幅幅鲁迅小说中的经典场景通过自己动手的拓印留在了书签上,更留在了心中。《社戏》中的乌篷船从纸上到跳至生活,在学员们一双双灵巧的手中逐渐成形,承载着深厚文化。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起点。一天下来,感同身受的共情与目睹耳闻的参与,一次次拨动着心弦。从曲水流觞、敬香行礼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本次研学之旅不仅让大同学子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坚定了他们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生体会:

高三6班 周俊成

今天参观了兰亭景区和鲁迅故居。兰亭景区内茂密的竹林,伴随着山间的清风,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曲水流觞”的活动,让千百年后的我们也得以体会古人的乐趣。御碑亭中康熙、雍正的题字,更是将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走进鲁迅故居,听着老师的讲解,仿佛看到了年幼的周树人在百草园的菜畦间玩耍,又在三味书屋的课桌上刻下“早”字。随后的一节“三味早读”,让我们体验了书法、藏书票制作、乌篷船模型拼搭等。今天的研学之旅拓展了我们的知识眼界,也使我们认识到,作为青年,更应发奋图强,努力学习。

高三7班 高雅

初入兰亭,古韵悠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古朴典雅的牌坊,上书“兰亭”二字,苍劲有力。继续深入,便是著名的曲水流觞之处。我们模仿了当年王羲之与友人在此饮酒赋诗的情景,将酒杯置于水面,任其漂流,流到谁面前,谁便需饮酒作诗,那份才情与风雅,令人向往不已。在参观绍兴鲁迅故里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鲁迅先生生活过的环境,更感受到了他那种勇于探索真理,敢于面对现实,坚持正义的精神。这种精神与党的初心和使命高度契合,让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党性修养,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党章的精神实质。

高三8班 李展霆

参观了兰亭和鲁迅故居,在导游和老师的带领下切身感受到从古至今“迁客骚人”的有趣经历,在学习研究兰亭中三块名碑的同时了解了王羲之的逸事;从鲁迅故居中复原过的家具壁画和场景中,我们仿佛与鲁迅一起重温儿时回忆,在百草园的绿荫以及三味书屋的书香中体会这位文学巨匠及坚韧战士的启蒙之路。经过一日的学习,我更加坚定了好读书,读好书的信念,学习王羲之勤学苦练的良好品质,为早日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扎实基础。

撰稿:张语熙

指导:郦寅

摄影:徐希来、章轶、汪逸轩、郦寅

上海市大同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上海市南车站路353号

电话: 63160973 邮箱: zxdat@hpe.cn 邮编: 20001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11号
沪ICP备 15052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