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时代的挑战与教师的责任——我校举行国际教师论坛
发布日期:2011-11-19 12:00:00   作者:   

DSC_0075

 

新世纪的教育需要开放的视界,需要创新的理念、课程与教学。《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转变“应试”教育倾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探索建立中小学生“减负”有效机制,深化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改革,凸显学科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学校开展教育改革的重点。鉴于此,在我校迎接百年华诞的日子里,学校继2009年举办国际学生论坛,于2011年11月18日举行主题为“创新:时代的挑战与教师的责任”的国际教师论坛,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瑞士、丹麦、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国内人大附中、杭州第二中学等知名学校的教育同仁齐聚大同,共论“创新”这一当今教育界的重要课题。黄浦区政府副区长程霄玉,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处长杨伟人,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颜慧芬,黄浦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唐海宝,黄浦区教育局局长王伟鸣,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论坛,上海市创新素养培育项目专家组专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驻沪领事馆代表,黄浦区教育局、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等部门的领导也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上午的论坛演讲和下午的教学研讨。论坛开幕式由副校长郭金华主持,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颜慧芬、区教育局局长王伟鸣共同为大同倡议组建的“中外友好学校创新教育联盟”揭牌。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处长杨伟人、黄浦区政府副区长程霄玉先后致辞。在致辞中,程区长代表黄浦区人民政府向此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她赞赏我校在教育国际化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更希望我校做大做强“国际论坛”品牌,在提升教育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上进行更多有益的尝试。
上午的论坛由两个分论坛组成,分别是“创新的课程”与“教学的变革”。国内外各校就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领袖气质的途径与方法、“个性化的学习研究计划”编制、课堂教学中唤醒学习兴趣的教学艺术等议题展开演讲。我校校长助理王菲老师就本校开设的“CIE”创新素养培育课程作了演讲。演讲指出,所谓“CIE”是英文Creativity(创造能力)、Innovation(创新意识)和Entrepreneurship(创业精神)的首字母缩写,该课程是以挖掘学生潜在创新意识、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开发并参与的项目为驱动,形成课程、师资和学习资源的“云”。学校在构造CIE创新素养培育课程的时候一直都坚持“云设计”的理念。即:培育方向学生定:一切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发展需要为本;资源配备多渠道:以学校为核心,吸纳集聚社会各方面的师资、实验室等资源,根据各个项目的需要,实现资源整合的无限延伸,形成“资源云”和“师资云”;课程设计全实战:以生活实境为课程背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创新的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乐趣,实现“云端体验”。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担任论坛总点评。
下午,来自法国、丹麦、瑞士、加拿大、中国人大附中、杭州二中及我校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诠释“创新教育”的理念。这些课中,有中外教师共上一个专题的同课异构,有探讨基础型课程中如何渗透创新教育理念的,也有探讨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课后,各国教育同仁通过说课、评课等形式交流理念,沟通做法,探讨教学。
我校作为黄浦区一所历史底蕴深、办学质量好、国际交流广的高中名校,多年来凭借广阔而开放的教育视野,在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与近30所各国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走出国门开设了孔子学堂,传播中华文化;在世博会期间举办国际学生论坛等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增强了国际办学理念,推动了教育国际化发展。这两年,大同中学认真参与并实践市教委组织的“创新素养培育”项目,探索创新人才在高中阶段培养的途径与方法,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遴选和管理方式,并借鉴先进的“云计算”概念,构建了按需提供学习资源的一种全新培养模式,发现了一批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为这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撰稿:校长室
 
DSC_0003
 
DSC_0011
 
DSC_0022
 
DSC_0027
 
DSC_0032
 
DSC_0035
 
DSC_0038
 
DSC_0103
 
20111124-2
20111124-3
20111124-4
 
20111124-5
20111124-6
20111124-7
 
 
 

 

上海市大同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上海市南车站路353号

电话: 63160973 邮箱: zxdat@hpe.cn 邮编: 20001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11号
沪ICP备 15052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