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年校庆为契机,大同校园里将会竖立起一个又一个校园艺术景观。这一系列景观的基本元素,是一块块红色的方砖,这便是大同校友砖。
一、 校友砖的由来
在迎接百年校庆之际,作为广大普通校友的一员,我始终在思考,自己能以何种方式回报母校,尽一份绵薄之力。跟同学们谈及此事的时候曾经开玩笑似的说,应该捐一栋楼的,但这显然超越了一名普通校友的能力。不过转念一想,或许我们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为母校盖一栋楼,但至少每一位校友都可以贡献一块砖。于是,便有了校友砖的诞生。校友砖是面向全体校友的,是校友们为母校奉献一份心意的表现,而不在于钱的多少。因此,校友砖仅以成本为最低捐赠额,不设捐赠上限。其本意是为了让每一个校友,只要有心,就可以为回报母校出一份力。校友砖的意义,不在于其金钱价值,而在于捐赠者的心意,以及身为大同人的荣誉感。在收回成本的基础上,多捐赠的部分,不论多少,都是校友们回馈母校的心意。校友们如果有意捐赠,完全可以超过最低捐赠额,但同样只有一块砖。因为,对于体现心意的校友砖而言,每一位校友都是平等的,而心意,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二、 校友砖的生命力
校友砖不是为了百年校庆而存在的。百年校庆,只是校友砖诞生的一个契机。校庆的热浪很快就会过去,而校友砖的生命,才刚刚开始。
对于今后的大同学子而言,校友砖刻字仪式,将是对母校感情的一次延续。对他们而言,“十八岁,我们成人了”将不再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次回忆,因为四年后,他们还将有一场人生的约定——“二十二岁,我们一起,回母校添砖”。
致全体高三毕业生:用人生的第一笔工资,为母校添一块砖!
由百年校庆为契机,开创的“为母校添一块砖”的传统,对于年轻的校友,设置一定的限制。即,需二十二岁(大学毕业),校方才接受年轻校友回母校刻砖。
一般来说,本科毕业之时,是回高中母校的一个高峰期。因此希望藉由这样一个刻砖限制的设定,形成高中毕业四年后,集体回母校“添砖加瓦”的传统。同时也希望,一年一度的校友砖刻字仪式,可以成为学校的传统盛会。
具体操作方面,每年九月份到年末,开始接受新大四校友的刻砖报名。来年四、五月份,当这一批即将毕业的校友集体回母校的时候,举行一年一度的校友砖刻字仪式。于是,每年春天的刻字揭幕仪式,将会是校友们以及在校生的一场盛会。
三、 校友砖的艺术表现形式
大同校友砖本身,作为基本的构成元素,有无限可能的艺术表现形式:图书馆的书架,可以由校友砖搭建而成;大同校园内的艺术景观,可以由校友砖堆砌而成;楼内的巨幅画卷,可以由校友砖拼贴而成;教学楼外墙、校园围墙上,都可以有校友砖的点缀,等等。
1981级校友,同济大学的杨贵庆教授为母校设计了校友砖的第一个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大同百年校庆的一个标志性景观。当第一个景观被刻满的时候,学校将会甄选校友砖第二个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意设计方案。每一位有创意,有才华的校友,都可以来投稿。只要创意好,有关建筑学上的难题,学校可以聘请专家来解决。如此周而复始,当第二个艺术表现形式也被刻满的时候,学校会继续向广大校友征集创意,将校友砖的生命延续下去。
几十年后,或许大楼会翻新,或许校舍会重建,但校友砖将永远存在于大同的校园内。大同在,砖在!因为它们是大同历史的传承,文化的延续。校友砖见证了每一位大同校友在母校的足迹!每一位校友,都会在毕业的时候化身为校友砖,永远守护着我们的母校!
就这样,时间之轮开始滚动,历经数十年风雨的洗礼,大同校友砖会慢慢显现出历史的印记,印刻的名字会逐渐褪色,但校园里也会不断涌现出新鲜光亮的新砖,成为校园景色的新点缀。渐渐有一天,当大同的校园被充满历史气息的复古砖块所围绕;当祖孙三代的名字被刻在同一片校园里,共同守护着母校的时候;当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因为想要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校友砖而非大同不考的时候;当来访的宾客总能在某些褪色陈旧的砖块上,不经意间发现刻有曾经,以及正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的签名的时候,大同校友砖的终极理念,也就得以真正实现了。
这一天,或许不会很快到来,但,我有信心。让我们在百年校庆之际,跨出校友砖终极理念的第一步吧!
大同中学2004届校友 杨 虓
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