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1日,上海市大同中学2009学年教科研大会召开。今年的教科研大会以“我科研、我们科研”为主题,体现了近年来大同教师教科研的务实态度与深入精神,也体现了学校对于“身边教研”的倡导。
信息科研处、教学处副主任姚军就2008学年教科研工作从学校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德育科研、群众科研等三方面作了汇报,学校教科研工作潜心蓄势,就“课程统整”、“活力课堂”为主题展开实践研究,德育科研以创建“温馨教室”为抓手,厚积薄发,扎实推进。2008学年的教科研成果及“活力课堂”、“温馨教室”主题案例体现了高水平,最大的亮点是:教科研在老师的身边,思考具体而深刻,质量是比较高的,特别是“活力课堂”专题论文。体现出的是一种基于自身需求的我科研、我们科研,而不是“被”科研。比如,语文组朱锦花老师的案例《如何使教材文本“活色生香”》,谈《幼学记事》一课的备课思考,从如何铺垫导引、如何大处设问,探讨怎样把一篇平淡如水、内容通俗易懂的课文上到使学生沉浸其中、兴奋其中,洋洋洒洒5000余言写得很具体,也很深刻,涉及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智慧的思考、对学生心理的研究等问题,在文章的最后,朱老师发出感慨:“能让文本在学生面前‘摇曳生姿’‘活色生香’起来是我最大的成功”。又如,数学组平蓉旎老师的案例《“克隆”一节示范课引发的几点反思》,讲的是观看了一节示范课《两条直线的夹角》的DVD,感到很有启发,于是乎根据大同的学情分析,“克隆”了这节课,在“克隆”的同时,发现了教学中的新问题、新启示,很有特色。再如数学组李幸老师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对于我们可能比较忽视的教学反馈中的课中反馈,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再如,瞿琼老师的德育案例《“职海”微澜》,从班级干部的一封辞职信入手,谈自己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的思考与策略,并能从心理学、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交流的层面作深刻的思考,该案例具体、深入,可资借鉴。不少老师教科研热情很好,笔力甚勤。在青年教师中,比如语文组的宋士广、数学组的平蓉旎等老师,都在这两年积累了不少教科研成果。当然,教科研的热情在组室之间、教师之间的不平衡比较明显。另外,如果老师们写的德育教育叙事,能进一步有上位的思考和提炼,将画龙点睛,更为声色。
随后,副校长郭金华宣读了2008学年教科研成果、“活力课堂”专题案例、“温馨教室”专题案例的获奖名单。陆莉萍、陆丽萍、宋斐分别代表化学组、德育科研实践者及课程科研实践者,与老师们分享了教科研工作体会,使广大教师受益颇多。
郭金华副校长从研究、科学、我科研、我们科研等四方面作了主题发言,号召广大教师继续关注身边的科研,并加强团队协作的“我们科研”。最后,盛雅萍校长作了总结发言,她高度评价了这次教科研大会,并从“数量与质量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德育与学科的结合”等三个方面评点了今年的教科研成果特点,并勉励全校教职工继续努力,厚积薄发,拿出精品教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