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高考命题背景,黄浦区高中语文学科《素养导向的高考语文现代文测评研究》教学研讨活动在上海市大同中学举行。区教研员董晓蕾老师主持,大同中学郦寅老师执教,全区高三语文教师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师范生参与。
郦寅老师依据学生做题得分率情况聚焦学生问题、确定课程内容,围绕主问题“探究重复性描述的解题路径”,把握“变与不变”的核心思路,通过启发学生构建起“分述文本、寻找手法、体会效果”的答题支架,再引导学生运用支架来解答真题,期间让学生认识到每个文本的独特性,并采用AI绘画技术辅助理解,实现文本可视化。郦老师也不忘关注学生情感世界,在文本中倡导价值引领,引导学生代入情境感受文本语境,体验生命情感和人类普遍经验,从学习高考语文答题思路走向体悟“人学”。教学过程中,郦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回答,层层追问,并不断总结归纳、补充纠正,让学生思维不断走向深入。在细读具体文本时,郦老师运用共享iPad思维导图彰显生成性,依靠师生合作搭建并不断充实答题支架,使成果可视化。
说课环节,郦老师分享课程理念以及几个月备课过程中几易其稿的增删细节。大同中学高三备课组长孙雷声老师进行课堂点评,并作高考文学类文本专题报告《关注文本特点,识别命题意图,明确答题方向》,指出“理想文本+特殊变化=现实文本”和“一般范式+文本特点=解读方案”,并结合全国卷和上海卷历年高考真题进行分类解读。孙老师指出,高考语文的备考并非简单地反对套路,而是要反对不思考的机械套用。套路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能概括文本的一般性特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解题的出发点。然而,套路的局限性在于它忽视了文本的独特性和情境,将作者的创新思维固定成一种模式,从而错失了深入理解和欣赏文本的机会。他强调,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在理解套路的基础上,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向明中学王伊宁老师代表向明高三备课组分享《社科类现代文测评趋势及复习策略》,包括了解真题趋势,明确题型变化;整合知识体系,温故知新迁移;梳理各类题型,提炼应试策略;细化任务单设计,推进知识点深化。为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扎实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王老师详细介绍向明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精心准备的任务单,旨在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每完成一项任务后,都会有相应的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
区教师教育学院董晓蕾老师强调了把握真题趋势和明确题型变化的重要性,要立足新课标、新教材,对标学业质量水平4,借助已有资源如《学科基本要求》、空中课堂等,构建高中语文知识体系。针对不同题型,要明确解题路径,关注文本特点,识别命题意图,明确答题方向。同时,要基于但不拘于参考答案,分析典型学生答案,纠正解题思路。最后,要落实试卷订正,使用电子错题本回味练习,将错误点视为增长点。
此次活动为教师们搭建起展示、交流、分享的学习平台,让更多教师在高考语文现代文测评研究方面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与方法,从而推动本区高中语文教学朝着素养导向稳步发展,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推动语文课程育人方式的变革。
撰稿: 郦寅
摄影:敖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