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生都当一回“劳动委员”——记大同中学沈爱玉老师独特的育人经验
发布日期:2004-11-23 12:00:00   作者:   

《新民晚报》作者:宋铮 日期:2004.11.12 版次:3 


    前不久,本报教育热线讨论当今不少学生不愿当“劳动委员”的话题,引起了一些学校和教师对这一现象的关注和思考。记者日前在黄浦区大同中学采访时得知,该校高二(1)班班主任沈爱玉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有一个独特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劳动委员”。 

儿子的实例给她启发 
    沈老师自己的儿子正在念初中,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他担任班级劳动委员整整8年。 
    尽管儿子常常满头大汗、一身脏衣回家,可沈老师发现,他一点儿没“吃亏”:因为必须天天早到晚走,管好班级卫生,儿子成了一个踏踏实实负责任的小男子汉。进初中后,同学们一致推选他做学习委员,可他要求大家让他做学习委员兼劳动委员——这种品格的培养,可是千金难买呀! 

选“总管”强调责任心 
    从儿子身上受到启发,沈爱玉老师去年一接手高一新班,就在班里创设了一种轮流“执政”的新“官衔”,名称叫作“值周班长”。全班分为8个小组,由8位值周班长当“总管”,分头带领大家做好教室卫生、课堂纪律等等各项工作。 
    最特别的是,沈老师选择值周班长,有一系列很出乎同学们意料的硬规定:既不能选班里已有职务的干部,也不论他(她)的成绩高低,也无须考察他(她)的口头表达能力。唯一的要求是,他(她)必须有责任心,能负责任。 

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 
    结果,8个平常在班里默默无闻的孩子,承担起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每天就从劳动委员的工作开始。 
    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再从班里其他“无官无职”的同学中选出8位,接替前一任的值周班长。“换届”时,还得经过全班认真的评议总结。这样一来,几乎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到学期结束总结时,沈老师带的高一(1)班,居然创造了整个学期21周、周周蝉联年级先进的“奇迹”! 

好品质让人终身受益 
    沈老师告诉记者,大同中学一直在倡导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而她以为,民族精神应体现在学生最平常的学习生活中。 
    作为班主任,她总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当自己的学生毕业离校时,他们带走的,应该是能让他们终身受益的东西。通过“让每一个学生都当一回负责任的‘劳动委员’”的探索,平等、责任、公益心这些美好的字眼,被不露痕迹地烙在了每个同学的心上。 

《新民晚报》记者宋铮

上海市大同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上海市南车站路353号

电话: 63160973 邮箱: zxdat@hpe.cn 邮编: 20001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11号
沪ICP备 15052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