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情 报国心 强国志——大同中学获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发布日期:2024-03-06 15:09:02   作者:大同中学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破解难点堵点,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大同中学的科学教育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硕果累累,经相关部门多轮评审,被评为首批全国“实验校”。

优秀文化传统届届相传

创建于1912年的大同中学培育了众多英才,于光远、钱正英、严济慈、刘建航、查全性、徐光宪等39位“两院”院士均曾在大同就读(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4人,其中1人为双院士),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同培养众多两院院士的辉煌成就称赞有加,大同院士故事学生宣讲团将科技情、报国心、强国志的学校优秀文化传统一届届传承。

课程体系全员可及、全程陪伴、全面链通

学校构建了以CIE+课程链为核心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人工智能、芯片设计与制造、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主题,具有跨学科融合、接轨前沿专业的鲜明的特色。CIECreativity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的英文缩写,是以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为目标,以项目为驱动的跨学科整合课程。经过15年的开发实践积淀形成了较完善的全员覆盖的CIE+课程体系,通过国家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单元学习、校本课程的专题项目学习、社会性学习活动,摸索出了特色鲜明的科学教育实施路径。

学校的科学教育配套实验设施完善,“理科综合实验中心”配备常规科学实验室12个,“工程实践中心”配备上海市创新项目实验室6个,区、校级创新实验室6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行业优秀企业工程师团队为相关课程提供支持。目前在建的“AI+智慧芯片设计与制造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打造实施方案,并提供开发、教学、师资培训、课题辅导和竞技比赛等支持,另有土木工程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实验室规划在建。

点线面结合“请进来”“走出去”

学校以行业专家、现代技术、教育装备、系列课程为四大要素,搭建跨学科融合概念下科学教育实践与实验环境;以科技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跨学科融合系列讲座为核心点;以高校院系、研究机构、领军企业等多方力量为支撑线,以热点、国家紧缺人才专业相关的研究课题为应用面;“点――线――面”结合模式组成科学活动资源,开展院士讲坛、专家讲座授课、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科技节等活动将专家请进来,组织学生到访校外实践基地、高校实验室、科技馆进行参观实践实践活动,带学生走出去

“科创大同”智联未来

随着CIE特色科学教育课程的开展,大同中学科学教育硕果累累,每年有百余人次师生在省市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近年累计获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未来工程师大赛”一、二、三等奖数百项,多位同学获得“明日科技之星”称号,中药防晒化妆品”课题获全球优胜奖 、中国区一等奖。教师为课程教学自制的教具《扭矩与无人机控制探究平台》,荣获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比一等奖,助力学校在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获得团体冠军,个人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2023年度有两位教师获评“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能手”,物理、化学、信息教师连续三届获得上海市实验说课评比一等奖等奖项。

历经百十余年的建设,“科技情、报国心、强国志”的传统文化已根植在每一个大同人心里,学校将一如既往高质量推进科学教育建设,以 CIE+理念深入开展基于学生生涯发展需求的课程建设,用好高质量资源,让39位院士的科技报国精神在大同中学传承。

撰稿:李樑

供图:课程教务中心

上海市大同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上海市南车站路353号

电话: 63160973 邮箱: zxdat@hpe.cn 邮编: 20001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11号
沪ICP备 15052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