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思考:教科研的开始——我校召开2011年科研大会
发布日期:2011-12-21 12:00:00   作者:   

20111221-1

 

2011年12月16日,我校召开2011年科研大会。一年一度的学校教科研大会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大盘点,今年设定的主题是:问题与思考:教科研的开始。
会上,姚军老师就学校2011年教科研工作做了总结。总结分为以下三方面:一、学校围绕课程发展,校级课题研究有新亮点,“课程统整”课题的架构已成,“创新素养”课题云团渐成,“德育课程”课题链条初成。二、围绕校级课题研究,组室科研形成学科特色,在学校课题的引领下,大多数组室都形成了自己科研课题,并且以这些课题引领学科特色的发展。比如,语文教研组持续开展课程教材统整实施的改革,不但为学校课程统整实施的研究提供宝贵案例,也发展了自身的学科特色,更提升了教学质量。英语教研组立足《英语课程统整实施的行动研究》这一区级重点课题,在课程导航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特色,并努力在听说、阅读、写作等课程内容上实现课程统整。在德育科研上,学校依托三个工作室,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沈爱玉老师的工作室致力于现代班级文化的实践与研究,平蓉旎老师的工作室专注于社会实践教育的实践与探究,刘萍老师的工作室则将目光聚焦于资优生的培养上。这些课题都立足实际问题,直面教育难点。期待他们的研究取得成果。三、围绕问题反思行动,群众科研呈现活跃态势。今年共上交90余篇论文、案例。我们感到有这样一些亮点:1、科研骨干撰文多,比如今年于娜老师共上交13项成果,陆丽萍老师上交了5项成果,从总数上位列前茅,在质量上也相当出色。2、课题研究内容实。老师们立足自己的实践,在课题中着力探讨实际教育教学技术与艺术的改善,凸显了今天的主题:问题与思考,教科研的开始。我们不是在做什么深奥的理论,而是立足于实践的改善上,老师们都有自己精到的想法和见解。3、科研成果形式新。宋士广的《碎锦片片难成衣——语文教学随笔一札》以及郭金华的《“以学定教”片断思考》体现了教科研的新形式。在教学之余、读书学习之余产生了思考片段,写成博客或者微博,这些记录虽然不成体系,却是宝贵的灵感呈现。
王菲校长助理宣读了2011年的竞赛辅导奖励及教科研奖项。今年的学校教科研成果共评出论文类十项一等奖,十九项二等奖,十八项三等奖,另有案例类十项一等奖,十二项二等奖,七项三等奖,语文教研组为教科研先进集体,于娜、陆丽萍老师为教科研先进个人。
在今年的教科研大会上,刘萍老师代表德育研究工作室做了题为《思“苹果”之问,想创新教育生态》的科研工作交流,于娜结合自己设计的创新实验课程,在题为《实验并快乐着》交流发言中与老师们分享了科研过程中的辛劳与成功的喜悦。王菲老师做了点评,建议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创新首先从教师自己做起,将视野从仅仅专注于学科、课堂、课本转变成为不同学科、课内课外、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追求从仅仅关注升学、考试、测验转变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建议广大教师创新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点点滴滴的改变就会汇聚成改革的洪流。
最后,盛雅萍校长做了总结发言,她高度评价了2011年的学校教科研工作及教科研大会,她认为今年的教科研成果有三大特点,一则结合教学实际,比较实,重在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则结合教育教学热点问题,有真知灼见,三则结合校级课题,着力于课程建设。盛校长也对来年的教科研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一则组室之间科研成果更平衡些,二则科研骨干的人数更多一些,三则组室为单位的课题更多一些,四则二线教职工参与管理科研的人员更多一些。
希望这两年提出的“行动研究”,“具体而深刻的身边教科研”能够继续发展,希望老师们在备课、上课、与学生谈心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同时,有思考,有积累,从微入手,一个个案例、教育、教学叙事积累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特色形成的过程。每天产生一个微小的问题,每天积累一分微小的思考,经年累月微小的积累就是巨大。
心动就要行动,反思就要改变。
 
(信息科研处)

 

20111221-3

 

上海市大同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上海市南车站路353号

电话: 63160973 邮箱: zxdat@hpe.cn 邮编: 20001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11号
沪ICP备 15052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