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南京东路上的红色足迹——高一2班的红色研学微旅行
发布日期:2020-10-12 10:10:05   作者:大同中学   

为庆祝祖国母亲71周岁的生日,响应校学生发展中心组织的"走进红色场馆 树立理想信念"的号召, 106日上午,高一2班的12位同学,在班主任刘燕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次南京东路半日行红色微研学活动。此次活动以红色研学微旅行的方式,利用"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开展深度参观学习 。

第一站:和平饭店

作为生于上海又长于上海的00后的同学们,“南京东路”、“和平饭店”也许并不陌生,但这背后的红色历史故事却并不十分了解,而今天的第一站我们便先来到了这个曾被称为“迷宫”、“故宫”、“皇宫”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91岁的和平饭店从诞生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中国困难和屈辱的历史,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阶段。

19291952,“华懋饭店”时期:

上海和平饭店建于1929年,原名华懋饭店,属于沙逊大厦的一部分,由当时富甲一方的英籍犹太人爱利斯·维克多·沙逊建造的,外墙采用花岗岩石块砌成。由旋转厅门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铺成,顶端古铜镂花吊灯,豪华典雅。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幢现代派建筑。楼高77米,有“远东第一楼”的美誉。饭店落成以后,名噪上海,主要接待各国社会名流。

1952-1956年间,它曾经是作为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市政府办公所在地,陈毅市长曾在此办公。

19562007,“和平饭店”时期:

解放后,饭店于1956年重新开业,起名为上海和平饭店。曾经作为迎接苏联专家的专门的涉外性高级饭店,也见证了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历史。

1989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平饭店后来改制成为现代化国有企业--锦江集团的所属单位。2000年,它破格成为了全国第一批五星级饭店,也被评为中国首家世界著名饭店。

2010至今,新时期:

2010年,历经三年修缮后和平饭店再次正式恢复对公众营业。目前由锦江集团旗下的锦江国际酒店和费尔蒙组建的合资管理公司管理。2018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此举行欢迎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各国贵宾宴会。

了解了和平饭店的历史背景后,同学们满怀着好奇跟着和平饭店博物馆张馆长一同走进大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艺术琉璃雕塑——和平鸽。它是玻璃艺术家施森彬为和平饭店90周年创作并捐赠的作品,依托传统琉璃工艺塑造身形,用解构式的现代艺术语言,将和平鸽展翅的优美姿态娓娓道来,与正上方的金色琉璃屋顶相呼应。

乘着电梯缓缓向上,8楼的和平饭店博物馆逐渐展露全貌。华懋饭店时期的酒店用品、菜单、照片摆满了展示柜。讲解员着重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国宴时,所用的餐具及其寓意。“餐具上和平鸽的图案,是和平饭店的象征。红色而敞开的独特的敞开着的“石库门,预示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会更加宽阔。”

最后是压轴“重头戏”——中餐厅“龙凤厅”。这里平常不对外开放,里面究竟有何乾坤呢?推开木门,只见具有故宫色彩风格的天花板上,金龙盘旋,腾云驾雾,东方韵味的装潢,雕龙画凤的方柱,寓意着美丽、力量和永生。透过窗户,外滩的全景一览无余。江中游轮穿行,街上车水马龙,和平饭店独具特色的绿色屋顶,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

甘传元同学在观后感中这样写道: “浦江之畔,红旗飘扬。看万国建筑,赏千帆竞发。顾对岸高楼林立,观浦西游人如织。和平饭店,黛顶灰面。外观历史沧桑,内饰古典优雅。琉璃和平白鸽展翅欲飞,老年爵士乐队“余音绕梁”。登中餐厅,看浦江两岸:浦江波光粼粼,城市宏伟壮丽。改革开放,此集大成!主席宴各国贵宾于此,不负其九十一年见证中国腾飞!”

带着震撼与感慨,同学们离开了和平饭店,开启今日微研学的下半程。

第二站:南京东路步行街

走在南京路步行街上,通过来自黄浦区旅游协会、中旅集团的导游孙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同学们了解了一幢幢建筑背后的故事,南京路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永安百货"、代表着女性自立自强走向觉醒和独立的"女子银行"、慈安里、先施公司、中华老字号老介福、老凤祥、邵万生……还有那感人的、悲痛的历史。谁曾想过,如今一家看似普通的门店,是伟大革命家茅丽瑛的牺牲地,她自称“大众的牛”,用热爱、用热情为人民服务,着实令人钦佩。还有在劝工大楼爱国集会中牺牲的梁仁达烈士等诸如此类的英雄真的不胜枚举……而平时多次路过南京东路的我们却不曾听过这些动人的红色故事!

拐进一个小弄堂,看到贺友直先生的瓷板画《360行》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展现在墙上,这些画呈现了一幅幅旧上海底层市民的生活百态,用细腻的白描手法,观来格外鲜活生动。同时贺友直还在画旁配以亲切、幽默、口语化的文学随笔,作为画作内容的背景素材,读来趣味盎然。这些上海的“老底子”文化内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小时候的生活听起来都很有市井烟火气。

李子欣同学参观后这样感慨:“以往来逛南京路,我总是被各式各样的商店和小吃吸引了目光,而这次,我为一个个红色故事而驻足。走访慈安里、老凤祥、中华老字号老介福,其背后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聆听伟大革命家茅丽瑛、爱国烈士梁仁达等英雄的事迹,他们的精神让我钦佩不已。还有贺友直的《360行》,他用细腻的白描手法,让旧上海的底层市民的百相百态活现腕底,让湮没的历史重演在观众眼中,格外鲜活生动。我寻找着红色足迹,脚下是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身上背负着时代的重任,而那些红色记忆,应该永远留存在我们心中。

第三站:五卅运动纪念碑

在了解了“南京路好八连”的故事后,同学们踱步走到了今天研学的终点站---五卅运动纪念碑。它坐落于南京西路、西藏中路西南侧的一片绿地中。纪念碑的碑体、基座等都是采用泰山一麓的花岗岩,代表着烈士的牺牲重于泰山。由陈云同志题写碑名,陆定一题写碑文。中间是一座高3米、宽4米,重3吨多,由两个不屈不挠的工人形象组成的青铜雕塑,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这里有被穷困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工人,有悲痛欲绝的妇人,有趴在母亲身上饥饿的孩子,更有为民众利益奔走呼叫的中国共产党人。

韩瑾兴同学在参观结束后的感想里这样写道:今天主要参观了和平饭店和南京路新开的街道,让我认识到了上海的另一面——不仅是旧时期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更是无数烈士和名人留下烙印的红色纪念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旅途末尾处的五卅纪念碑——由34岁的年轻雕塑家余积勇设计。银白色的外形,像大鸟的翅膀,又像人形的舞动,定睛一看,却是“五卅”两个大字。避免了古旧刻板的柱形设计,张弛有度的字体,运用现代化的元素,与南京路商业现代化的进程完美融合,但同时又提醒我们——勿忘国难,勿忘英雄。“北有北大五四运动,南有上大五卅运动”。1925年的 “五卅”惨案是中国工人阶级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反抗剥削与压迫的记录。95年前,无数上海青年志士在大街上奔走呼号,不惧生死——这是上海的精神,更是中国的精神。五卅惨案让人们看到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累累伤痕,也让我们理解——为什么落后就要挨打?落后不是挨打的理由,却是挨打的资本。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形势严峻,优越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是我们的前矛,而自立、自强才是我们中国人真正的后盾。五卅纪念碑矗立在天空之下,正如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勤奋独立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流淌在五卅纪念碑里,也深深地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历久弥新。

“咔嚓”,随着集体合影的快门按下,红色半日行在五卅运动纪念碑前宣告结束。“今天这个特殊的黄浦微研学,既是我们大同中学高一2班团支部的活动,也是导师生涯指导活动,是行走的、有风景的思想政治课,也是有意义的红色主题教育课,更是生动的‘四史’教育!”班主任刘燕老师这样总结道。

本次活动得到了班级家长的大力支持,提供了此次微研学的场馆资源,为高质量的家校共育提供了创新的模式。

沿着南京东路上的红色足迹,走着前辈开拓的道路,相信同学们的未来一定更有力量。

撰稿: 李子欣 张乐怡

指导老师、摄影:刘燕

上海市大同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上海市南车站路353号

电话: 63160973 邮箱: zxdat@hpe.cn 邮编: 20001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11号
沪ICP备 15052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