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展示

赏析本单元诗歌中的两种鸟类意象

作者:张瀚文 高一(7)班   时间:2019-12-08 20:44:59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古代的许多诗歌中,常常以鸟类为意象,来渲染离愁别绪,新怨旧恨,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在白居易所作的《琵琶行》中,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当时白居易被贬江州,月夜送客,在听说了琵琶女被弃的悲惨遭遇后,诗人伤感万分,联想到自己,被贬在家无处施展抱负,朝晚听到杜鹃啼血,悲伤无限。其中“杜鹃啼血”一词所用得恰如其分造就了该句诗句流传千古。最早记载“杜鹃”的应推春秋时代的《禽经》,《禽经》提到蜀王杜宇化为杜鹃鸟的传说。到晋代张华为汉代李膺的《蜀志》做注:“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这里较详细地描述了《禽经》中所描述的传说。作者这句用典,正是他壮志难酬,有才华而无处施展,莫名被贬的失望、悲愤、凄凉的心情流露,表面上是写浔阳的环境,其实是作者内心凄苦的心路写照,也正是这一声声杜鹃啼叫和猿的哀鸣,让我们听到了作者内心凄凉的呐喊,所以说将“杜鹃啼血”用在此处是非常合适的。

而在曹操所作的《短歌行》中,“乌鹊”便成为了截然不同而别具一格的意象。诗歌中有这样一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人借“乌鹊南飞”之景隐喻无所依托的贤才,渴望其归属自己,表现了自己渴望贤才,热切求贤的急切心情。那么“乌鹊”究竟是怎样一种鸟类呢? 这一词出于《楚辞·涉江》:“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王逸注中说:“燕雀乌鹊,多口妄鸣,以喻谗佞。言楚王愚闇,不亲仁贤。屈原代表的楚文化,以“燕雀乌鹊”为恶禽,是不祥之兆,用以比喻奸邪小人,大约代表了战国时楚人的观点。这样看来,用这样饱受世人所唾弃的一种鸟类来比喻“贤才”,又是为何呢? 这又要从曹操写作该诗的创作背景来看。该诗的具体创作时间虽然无从考证,但是大约推测得出该诗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赤壁之战前后,而我更赞同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创作了该诗。那么曹操在战败之后,势必元气大伤,损兵折将,但又不甘战败,渴望有朝一日再战孙刘,曹操为了恢复元气,四处求才。话说回来,用“乌鹊”比喻“贤才”定是不恰当的,因为“贤”指的是“德”,“贤才”一定是要德才兼备的。但是用“乌鹊”比喻在战乱中犹豫不定,无所适从的“才人”却是恰当的,因为才人只有“才能”的单方面限定。再看曹操的《求贤令》中说:“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曹操借助姜子牙的身份低微和陈平的道德瑕疵来表现自己的人才观:道德瑕疵并未影响曹操对人才的任用和选择。可见,在当时,曹操对人才的渴望是多么迫切。所以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意思指:“只要你是人才啊,无论你品德高尚与否,都到我这里来吧,南方不是你们的去处,来我这里吧。”正是这种不拘一格的人才观,让曹操给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杜鹃”还是“乌鹊”,表达的是何种情感,它们都是诗人将自身的情感投射到巨象的种种载体,每种鸟所承载的象征义也随着诗人自身的主观情感而变化,我们在赏析这些鸟类意象时不仅要结合鸟类自身的习性,外貌特征,相关的传说进行分析,更要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情感,通过分析这些意象也更能使我们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更高效地体会作者想表达的东西。

分享到:

上海市大同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上海市南车站353号

电话: 63160973 邮箱: zxdat@hpe.cn 邮编: 20001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11号
沪ICP备 15052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