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作者是北宋婉约派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这首词多被认为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作品。此时,李清照已经历了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孤身一人时候所作。
词中未有题目,表意顺接词牌名,那李清照的这首词是如何“声声慢”的呢?
整首词充满了悲愁哀伤之意,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字,“到黄昏、点点滴滴”中四字词有叠用,相比“寻觅”,“冷清”,“点滴”这类单字的组合,更富于音乐的韵律,读来不会显得生硬,而只觉被词人不知不觉牵着走入了词中之情。明茅映便夸:“这用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①同时,几个叠词又好似反反复复地徘徊,萦绕在四周,不知不觉牵慢了你的脚步,让你也跟着走一遭这悲愁的一天。词人“寻寻觅觅”地尝试着派遣心中忧愁,却难以释怀,仍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如词中从晨起饮酒,抬首雁过,低头黄花,独守窗儿,到梧桐听雨……兜兜转转却始终绕不出一个愁字。这样一观,便觉得叠词是加深加重了那愁绪,又与整首词作相得益彰,再加上易安体压的韵脚,真叫人惊叹其用词精妙。也难怪吕思勉称李清照:“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者,实倚声之正宗,非徒以闺阁见称也。”②
接着吸引人的便是在词人“寻觅”途中的“雁”、“黄花”与“梧桐”一系列景物了。李清照说这雁是“旧时相识”,曾经见过,可那时它是“云中谁寄锦书来?”③的使者,替夫妻二人千里传着家书。但如今故人不在了,这曾经的使者只会徒增自己伤悲。“黄花”分明是盛开堆积,可“女为悦己者容”,如今又有谁能让自己再为其折一支黄花或别在鬓边,或装点闺房呢?合上窗户,远离了黑暗,可怎么唯听得雨打梧桐叶,心更惆怅?同样的事物,怎么如今就如此容易勾起人的愁思?那便是人的心情变了。国破家亡,于晚年孤身一人,没有了情投意合的丈夫和安定的环境,怎能不愁云惨淡,看雁雁已过,看花花憔悴,听叶叶萧萧?看这一幕幕,一声声,愈望愈惨淡,愈思愈难解,一声比一声缓,一句比一句愁,就要歇去,词人无人作陪,唯有笔墨在侧,便只好将愁绪书下,强为知己作伴。
可这一声一声中,却还有变,书下的词不止是哀婉,更还有不甘的一丝丝凄厉。④“怎敌他、晚来风急!”,“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句感叹句,将哀婉书出了不同。节奏低迷至略高,又跌落、又拔高,如此往复,到了最后,凭着她自身独有的孤傲,柔中有钢,有力地结尾,直抒胸臆。通过否定唯一能确切直抒情感的“愁”字,体现了无法言说的,极致的“愁”。
如此看过词作,李清照用她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了“声声慢”。正如清沈谦“以浅俗之语入词,发清新之思,令人叹绝。”的评价。⑤语言以朴素清新的口语入词,朗朗上口。情感徘徊低迷,婉转凄楚,层层渲染递进,抒写了她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看是写自己的愁,却不免有对国家的愁。如此一观,词作者也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了。
-----
①出自明代茅映《词的》卷四
②出自吕思勉《宋代文学》
③出自李清照《一剪梅》
④参照吴小如《诗词札丛》: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北京出版社1988年9月版)
⑤出自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1988年10月版)
⑥出自清代沈谦《填词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