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提纲Q&A
被采访人:外公
采访目的:通过对基层车间工人工作的了解,体会其中的精神和国家的进程。
Q1:您的工作地点和工作?
金加工车间的基层机床工人。
Q2:您的工作生涯的时间?
A:1976-2005年。
Q3:您选择这份工作的初衷是什么?
A:那时候没有选择的余地,分到哪里就在哪里工作。但不管在哪里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好。
Q4:您每天从早到晚的工作时间?要做哪些工作?
A:任务繁重时,要连续工作10-15小时。工作是根据设计的图纸和材料,在机床上把金属材料加工成和图纸上一样的零件,然后再到现场,把零件安装到机器设备上。
Q5:有没有经历过危险或辛苦的事情?
A:有。夏天的时候,大家都穿着薄薄的工作服,操作的机床不是全封闭的,切割下来的铁屑乱飞,飞到人身上,就会烙焦身上的皮肉。还有第一次到外完成龙门吊的安装,当时身处五六层楼的高度,在50米的跨度间完成任务,就算绑着保险带,还是紧张的。
Q6:您工作必备的素质?
A:它需要这方面技术的专业素养,如遵守安全操作规范;还需要较高的文化素质;同时还有工作过程中也可以培养的吃苦耐劳精神。
Q7:您对这份工作感受如何?
A:虽然苦,但还是很自豪。因为我们每一个工人都推动了国家的铁路的建设。改革开放初期,机器落后,都是靠我们人工完成任务,才使国家一步步变成现在的世界强国。
愿一生以歌
我看见,他的眼里闪着整个星空。仿佛回到了浩瀚烟波里的当年。
我的外公,现在已70岁了。叫我如何想象,脸上写满沧桑的他,40多年前在大车间里峥嵘岁月稠?
莫急莫急,且让他一一说来。
处境都变,情怀未变
1976年,在北海舰队服役回来的外公被分到铁路机械厂,成为金加工车间的一位基层机床工人。一切顺理成章,没有应聘的纠结与挫败,好像都像写好了剧本一样。
车间的任务是,拿到设计的图纸和材料,在机床上把金属材料加工成和图纸上一样的零件,然后再到现场,把这些零件安装到机器设备上,才算大功告成。
听来似乎就两步流程,但那时由于设备落后,一切都靠人工制作,还要保证零件的精度够高,才能使安装、对接顺利完成,又怎是一个“不易”就可以形容的!
谁天生就会干活,但既然要做了,就一定要尽力把它做好。“没有什么不情愿,就算环境变了,做工人,也要发挥自己的能力。”面对时代写就的剧本,哪怕是他只是镜头下面目模糊的群众演员,哪怕关键时刻要持续十多个小时的工作,他也不欺场。数十年如一日,对得起他的“艺”。
再回头,悲欢百劫
虽然当兵时接受过身心的历练,真正面迎多变人生,他还是怯的。初来乍到,还不是得做着重体力劳动,看尽因世事变幻而苦痛的肉身?
那时候正值酷暑,大家都穿着薄薄一件工作服,操作的机床不是全封闭的,切割下来的铁屑乱飞,一个不小心,飞到人身上,薄薄一层衣服挡不住,滚烫的,烙焦了身上的皮肉。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本是说战乱的,何以放在基层工人身上,也会这样贴切?那时甚至还有极严重的事故。那时候还有个年轻女同志操作不当,整条手臂就这样被机器卷进去了,那么一卷,人还翻了个跟斗似的。时代的车轰轰往前开,再回忆,也重演不了当年的惊心动魄,可“数十年如一日”只是轻描淡写一句话,几千个日夜是实打实用汗水捱过来的!“她现在还活着,五六十岁了吧。”很平淡的语气。可能因为,岁月匆匆,无心记得各人各不相通的伤痛。但那时,他怕不怕,慌不慌?
还有第一次到外完成龙门吊的安装,当时身处五六层楼的高度,就算绑着保险带,还是本能地紧张的。怎敢往下看,只得一寸一寸挪着步子,在50米的跨度间完成任务。结束后,自然是冷汗涔涔。还来不来?愿不愿意,下回还得再来。次数多了,自是艺高人胆大。不是被生活磨得麻木,只是长久地习惯工作中的五味杂陈。
身经百战,艰辛过后,外公却说:“做军人、做工人都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用那时流行的话说就是‘革命精神’。上级下来一个任务,得把它踏踏实实干好。不然拿着工资,不是对不起组织吗?做成一个合格产品,也会有成就感嘛。”纵然害怕过,而今时过境迁,也是有一丝快乐和自豪的吧。
珍贵岁月里,寻觅我心中的诗
1980年,因为工作出色,从业四年的外公崭露头角,成为了车间副主任,而后晋升主任。正是意气风发时,但他不被旧社会的等级观念所禁锢,凭借自己的群众基础,带领大家更卖力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要知道,我们做出了这些零件,让装卸货物的设备更加先进,货物流通变快了,中国才能一步一步强起来。”原来,他当年有仰望星空的梦,亦有脚踏大地的实干精神。同事们赞他有为大家着想的热心。危险很容易发生,但自己要以身作则的同时,只要提醒大家遵守安全操作的规范,也是可以避免的。领导还不止做这些,面对一个大任务时,得明确每个车间各人的分工,发扬团结精神,才能把困难一个个击破。
“那时候做个工人,我也感到很光荣啊。工人的任务也是一门科学技术,需要文化知识和认真的态度才能完成:不懂几何,怎么看得懂图纸?一个不仔细,还会出废品。做工人的这么多年,不光是磨练意志,还要成为有文化有觉悟的工人,才算做成了自己的工作。”
历史长河里,一闪而过的人太多,但他们都卖力地演好自己的戏份,他们是国家高光时刻的见证者、创造者。“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这句话大抵是对他们——时代一瞥之下的人最好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