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第五期上海市“双名工程”种子计划(黄浦)高中历史顾博凯团队在大同中学开展集体研讨,特邀长宁区教育学院黄怡华老师讲座《例说数字化推动课堂转型的思考与探索》。
当前教育已进入数字增长时代,教育的目标已经升级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培养,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和跨学科能力。教育生态也要求教师构建虚实融合的“人人会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局面。她强调,当前数字化素养已经是教师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要求。黄老师结合历史学科丰富课例,展示了数字化落地的几项路径:一是通过数字交互,创设历史情境;二是依托任务驱动,丰富学习体验;三是借助虚拟场馆,激发学生活力。她还介绍了依托数字化开展作业智能分析、实时诊断学情、动态调整教学目标的案例,并结合教师教学行为数据量化的实例,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进行了分析。
黄老师认为,应以开放心态拥抱技术、以底线思维回归学科、以创造的实践赋能成长。当然,对于当前数字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一些困惑,她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数字化虽然是趋势,但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才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数字化的本质不是炫技而应是对教育教学的增值与提升。
撰稿、摄影:顾博凯